原标题:“空转”趋势显现 艺术金融寻创新落地路径
艺术品投资已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出口之一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艺术品投资领域已经成为超发货币的一个重要的资产配置出口。在巨大需求的牵动下,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规模迅速膨胀,但传统金融体系参与较少,而创新体系的规模又在投机的牵动下发展过快,规模结构畸形化、泡沫化倾向显现,出现了婴儿肥式的创新“空转”。也就是说,在中国艺术金融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创新发展没有积累和突破,对艺术品市场及艺术品产业拉动水平低。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梳理与探索,更需要深化突破与发展路径的选择。 外围创新成主角“空转”趋势让人担忧 我国艺术金融的发展从“形态论”向“业态论”的转变,经历了投资需求(融资)、艺术+金融、金融工具论、艺术媒介论及艺术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等5个基本发展阶段,实现了从规模到结构的快速进化。艺术创新出现“空转”趋势,是在提醒人们,中国艺术金融增量创新有走向畸形的可能,创新没有在核心形成突破,规模的形成带有一定的泡沫性与不可持续性。 随着我国人均GDP的提升,人们的消费结构已进入快速转型期,而艺术品消费已成为一个重要突破口。据有关方面测算,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已突破2万亿元,而目前释放出的仅有3000多亿元。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定价机制与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已成为释放这一潜在需求的重要动力。 此外,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已成为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我国理财资产的规模近30万亿元,艺术品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艺术品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又正在成为高净值财富人群的一个重要选项。 目前,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空转”趋势,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泛化倾向,特别是要防止脱离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这一主线,而把一些外围创新当成重点,不谈核心突破,泛化艺术金融及其业态的发展;其次是洋化倾向,遇到问题一味从海外发达国家照搬模式和解决方案。中国独特复杂的金融环境与艺术资源状况,决定了国外艺术金融发展的今天,并不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明天,中国的艺术金融需要在创新与借鉴过程中发展。第三是焦虑急躁化倾向,热衷于一招制敌、一蹴而就的措施,投机意识浓厚,造成艺术金融业规模结构畸形,容易大起大落。 艺术金融创新发展中的这种探索的偏离化、边缘化与焦虑化的发展,使艺术金融创新发展出现了“空转”的趋势。同样,中国艺术金融创新的“空转”趋势的不断发展,说明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瓶颈明显。 艺术金融创新发展存五大瓶颈 在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有两个趋势性问题值得注意:第一,艺术金融的创新难度较大,无论是风险识别还是风险控制,要取得突破并不容易;第二,经过多年发展,面对创新的问题比较繁杂,缺少创新推动力抓手和落地路径。 在笔者看来,目前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主要面临5个瓶颈: 第一,艺术品市场基础薄弱、问题多。艺术品市场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包括诚信机制的建构、艺术品定价机制、交易秩序与退出机制建设等,会深刻反映在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问题,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了30多年并没有很好解决,会严重制约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 第二,艺术品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缺失、发育滞后。特别是涉及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这个核心问题的确权、鉴定、评估、集保等服务体系发育不良,严重制约了艺术金融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艺术品要素市场与资本市场发育滞后,产业支撑体系缺失已成为我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另外,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研究与前沿的实践,一般都是由下而上在努力推进,但缺少落地的体制与政策创新支撑,在这种情况下,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探索难以形成大气候。 第三,传统金融体系路径依赖严重、偏差明显,创新意愿不高。这种情况一方面源于金融体系的服务惯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对新路径风险识别方面的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当下,艺术金融大多延续传统的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路子,尚未在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等核心的领域进行创新与突破。 第四,前沿研究空白甚至不足。理论、实践前沿的研究提升及产业与市场的支撑体系发育不畅、缓慢,已成为中国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性障碍与瓶颈。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及其选择能力有限,成功案例不丰富。目前,不少关于艺术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仅是围绕外围领域分析探索,很难从根本上发挥前沿的引领与推动作用。 第五,增量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创新发展,大多在外围与边缘,至多是在产品层面进行探索。但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的核心是推动艺术品资源资产化进程,即通过建立资产化综合服务平台来推进艺术品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发展,并以此和价值链的建构为基础,建设文化金融产业链,从而推动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 创新发展的关键在路径选择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有几个明确的趋势值得关注:一是“资产荒”、资金回报率下行或将成为新常态;二是财富管理需求呈现多元化;三是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等传统领域业务仍具结构性机会;四是资本市场股权投资占比上升;五是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信托业务需求渐增;六是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望爆发。这就要求我们除要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还要重视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 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措施包括手段的深化,即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取得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突破。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是以艺术品的“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这一主线为突破点,以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金融化为抓手,积极建构艺术金融的理论与学科体系,推进艺术金融创新实践的试验示范等前沿探索。 二是以艺术品标准为突破点,以艺术品鉴证备案为抓手,积极构建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治理并不成功,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缺乏治理工作的支点性突破口,尤其是缺少手段、方法与切入点。而鉴证溯源系统是围绕艺术品质量为中心的支撑服务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采用并行之有效的做法与体系。围绕艺术品的质量管理,推进艺术品鉴证溯源系统与体系的建构与深入实施,是建构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体系的很多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与基点。 三是以保险、信托法及其产品架构整合为突破点,以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为抓手,建构不同层次与样态的艺术品财富传承管理中心等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面对国内外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建立艺术品资产及其财富管理的方法与通道,进行有效资产配置与财富传承管理,一方面推进财富管理的资产配置;另一方面,在信托与保险的架构下,推进家族财富从业务体系到产品体系的创新发展。 四是以积极发展中国艺术金融的投融资问题为突破点,以大力发展艺术品资本市场为抓手,推动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新动力的形成与发展。在这一视角下,核心是推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进程,重点是发展股权投资市场(包括兼并、股权流转等)、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五是以综合性服务平台为突破点,以预收购机制创新为抓手,大力创新艺术金融新业态的培育与产品体系的成长。从近期看,新业态探索主要表现在:第一,将会带来更多的创新业态,特别是“平台化+云服务+互联网+终端”的整合过程中,会进一步推动艺术电商移动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互联网艺术金融等领域的发展;第二,围绕艺术产业企业上市(主板、创业板、新三板),或是以新三板为平台展开股权整合与并购业务,推动业态融合进程加快;第三,以P2P、艺术众筹为主体的互联网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正在起步,发展势头迅猛。 六是以艺术金融支撑体系与科技融合为突破点,以支撑产业体系为抓手,大力发展艺术金融支撑产业的聚集发展,重点推动围绕支撑体系的技术创新来不断形成产业聚集。 如艺术品鉴证溯源系统与体系的进一步落实,以及艺术品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技术基础的应用,为进一步推动艺术金融、产业跨界及新业态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与保障。为此,围绕艺术品鉴证溯源系统与体系,有望形成产业聚集。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的综合服务平台技术、科技鉴定、鉴证备案技术与体系等的发展,不仅会催生新的业态,也会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的发展,形成艺术金融支撑产业的聚集,从而助力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 (作者系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
精彩视频
首发!新疆文旅宣传大片震撼来袭
05-17 14:57
云南最新宣传片,书记省长一同向世界推介
04-26 22:10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 第二集 偏(2016)
03-23 18:35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 第三集 时(2016)
03-23 18:33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 第四集 精(2016)
03-23 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