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授牌仪式在市黄梅戏会馆举行,该基地是中国剧协在全国建立的唯一一个“国字号”戏曲剧种传承基地。 根据市委宣传、市文广新局提出的建立"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的申请,中国戏剧家协会于去年4月、12月组织相关专家两次对我市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市良好的戏曲生态和优越的硬件设施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中国戏剧家协会决定授予我市“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称号,振兴发展地方戏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安庆是中国黄梅戏艺术发展基地,不仅孕育出了黄梅戏,也是京剧的重要发源地,同时还拥有多个稀有剧种,戏曲土壤深厚。享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戏曲种类繁多,现有市级以上戏曲和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16个,其中国家级4个。除黄梅戏外,经从音乐声腔、表演形式、班社状态等要素上梳理归纳,岳西高腔、潜山弹腔、怀宁怀腔、望江龙腔、宿松文南词、太湖曲子戏、桐城歌等艺术载体为安庆各地代表性的稀有剧种(声腔)。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先后制定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全方位、多层次促进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推出一批优秀戏曲剧目,复排黄梅戏《鸳鸯剑》、岳西高腔《采茶记》、潜山弹腔《二进宫》等优秀传统戏曲剧目34部,新创黄梅戏和稀有剧种大戏小戏78部,11家民营剧团入选安徽省"百佳院团"名单。开展一批戏曲推广活动,办好"国字号"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成功打造"特色号"的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搭建全国性的戏曲展演平台,2016年首次举办全市地方稀有剧种小戏展演。实施了国家级社科项目《黄梅戏起源与发展》,采访对象400多人次,调查地域涉及五个省,搜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900多分钟,完成25万字的专著初稿。开展地方戏曲普查,出版发行《黄梅戏传统剧目连环画》36部,《中国岳西高腔音乐集成》、《中国岳西高腔剧目集成》、《文南词》等专著,《潜山弹腔》也即将出版发行。 下一步,我市将在推动“黄梅戏强起来”的同时,加强稀有剧种传承保护,形成地方戏曲“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传承方式包括:民间传承,充分发挥民间老艺人的传帮带作用,支持发展地方戏曲民间班社;专业传承,对地方古老戏曲剧种的剧目、声腔、老艺人等资料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推动专业文艺院团成为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的主力军;校园传承,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合适的剧目进校园演出,在戏曲院校开设地方古老戏曲剧种选修课程,培养年轻受众和戏曲人才;博物馆传承,保护戏曲文化遗迹遗址,建设重点戏曲场馆和设施,做好地方戏曲剧种的物化呈现。 此外,我市将复排传统剧目,利用4-5年时间,选择有质量有品位的传统剧目36部,鼓励专业院团及民间班社投排;加快建设位于潜山县的“程长庚故居”和怀宁县石牌镇的“徽班博物馆”,力争2017年建成对公众开放,各县非遗展示馆设立地方戏曲的专门展区,规划建设一批戏曲类非遗传习基地。 |
精彩视频
首发!新疆文旅宣传大片震撼来袭
05-17 14:57
云南最新宣传片,书记省长一同向世界推介
04-26 22:10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 第二集 偏(2016)
03-23 18:35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 第三集 时(2016)
03-23 18:33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 第四集 精(2016)
03-23 18:32